星空体育-天津记者力挺中足联严打赛场乱象 呼吁重拳整治失格主场行为
中国足球职业联赛(以下简称“中足联”)针对多起赛场违规事件展开整肃行动,引发舆论广泛关注,天津资深体育记者周明在专栏中公开表态支持中足联举措,强调“不成体统的主场行为必须严惩,绝不能姑息”,这一观点迅速在足球圈内引发共鸣。
赛场乱象频发 中足联重拳出击
本赛季以来,中超、中甲等职业联赛多次出现球迷投掷杂物、辱骂裁判、围堵客队大巴等恶性事件,部分主场赛区甚至因管理疏漏导致比赛中断,第12轮某主场球迷向场内投掷水瓶击中边裁,第15轮客队球员遭激光笔照射干扰,此类行为严重破坏联赛形象。
中足联于上周连续发布三份处罚公告,对涉事俱乐部处以空场赛、罚款及扣分等重罚,并首次明确“主场责任制”——若赛区再犯,将取消其未来一年承办资格,中足联秘书长刘军表示:“职业联赛需要底线,任何挑战秩序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。”
天津记者发声:整肃是 星空体育联赛进步的必经之路
“有些主场把‘魔鬼氛围’曲解为‘无底线狂欢’,这是对足球文化的亵渎。”周明在《渤海体育报》的评论中指出,他以天津赛区为例,称泰达主场虽以狂热著称,但近年来通过加强安保、文明观赛宣传,已实现零重大违规。“管理严格不等于压制激情,而是让球迷明白:支持球队与遵守规则并不矛盾。”
周明进一步分析,部分俱乐部长期对球迷违规持“暧昧态度”,甚至暗中纵容,根源在于片面追求短期利益。“球迷扔杂物,俱乐部只被罚几万,转手多卖一场门票就回本——这种成本核算让处罚失去威慑力。”他呼吁中足联建立“累进制”惩处机制,例如第三次违规直接取消主场资格,迫使俱乐部主动治理。
业内热议:整肃如何平衡严管与活力?
中足联的强硬举措获得多数媒体和球迷支持,但也有人担忧“一刀切”可能削弱赛场氛围,知名评论员李彦认为:“处罚是手段而非目的,中足联需配套提供管理工具,比如为赛区培训专业安保团队,或引入技术手段监控看台。”
俱乐部层面则反应不一,部分负责人私下抱怨“压力过大”,认为球迷情绪难以完全管控;但更多管理者表态配合,天津津门虎俱乐部总经理王凯称:“我们已增聘20名志愿者协助引导球迷,并设立‘黑名单’禁入闹事者,短期阵痛是为了联赛长远发展。”
国际经验借鉴:法治化才是治本之策
对比欧洲联赛,英超对种族歧视行为终身禁赛,德甲要求球迷购票时签署文明承诺书,周明在文中强调:“我们的联赛处罚仍停留在‘罚钱扣分’,缺乏司法衔接,若能将严重扰乱秩序者纳入治安管理处罚,甚至追究刑责,才能形成真正震慑。”
法律界人士也指出,现行《体育法》对赛场秩序的规定较为笼统,建议修订细则,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锋表示:“可参照民航‘黑名单’制度,对多次违规者限制进入全国任何赛区,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落实。”
球迷群体分化:多数人呼吁“理性助威”
在社交媒体上,一场关于“球迷文化”的讨论正在发酵,天津球迷协会会长赵磊发起“净化看台”倡议,获得超2万人签名。“真正的热爱是为球队赢尊重,而不是让全国骂我们‘流氓赛区’。”一名参与联署的大学生球迷说。
但也有少数极端球迷声称“足联管太宽”,甚至扬言“空场就罢看”,对此,周明犀利回应:“职业联赛不缺观众,缺的是懂规则的观众,用闹事绑架球队的‘伪球迷’,走了反而是好事。”
未来展望:整肃行动或成联赛转折点
此次中足联的系列动作,被视为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关键一步,体育产业专家张伟认为:“过去总说‘联赛水平低所以乱’,现在证明——秩序先于水平,只有环境干净了,赞助商、青训家长才会对行业重拾信心。”
据悉,中足联拟于下赛季推出“赛区星级评定”,将秩序管理与俱乐部分红挂钩,周明在文末写道:“三十年前我们为职业化欢呼,今天要为专业化努力,刮骨疗毒,才能让足球真正成为城市骄傲。”
(完)
我要留言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评论留言